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
側欄選單
:::
中華民國法官協會
首頁
網站導覽
English
字級:
小
中
大
友善連結
搜尋
進階搜尋
最新消息
新聞稿專區
全部消息
網站公告
活動訊息
採購資訊
徵人啟事
其他資訊
本會概況
本會緣起
組織幹部
組織幹部-第十五屆
章程法令
加入本會
工作計畫
會議紀錄
大事紀要
大事紀要
法案研擬
法官法
刑事妥速審判法
法官職務評定辦法
學術研討
研討議題
研討會影音專區
國際會議
世界法官憲章
國際法官協會資訊專區
國際會議議題
IAJ2023臺北年會專區
協會雜誌
協會雜誌目錄
歷屆雜誌編輯
法官協會通訊
首頁
最新消息
網站公告
《法官協會聲明》106.02.22
回上一頁
│
分享
分享至Facebook(另開新視窗)
分享至Line(另開新視窗)
複製中華民國法官協會網站連結
https://www.jaroc.org.tw/topic/news/view/281
:::
次選單
最新消息
新聞稿專區
全部消息
網站公告
活動訊息
採購資訊
徵人啟事
其他資訊
:::
《法官協會聲明》106.02.22
2017-02-22
│
網站公告
如果整理爭點亂七八糟,又只容你陳述三分鐘,然後斷你生死、取你自由、奪你財產、判你敗訴......咦,這是人民想要的司法模式嗎?
由於「代議民主」過度依賴投票表決而形成多數人的偏好,有剝奪少數人表達意見權利的缺點,於是「審議民主」(deliberative democracy)產生,使公民就一項政策或議題,在獲取充分資訊,經過深思熟慮,與不同意見者進行理性對話,在相互進行推理、充分辯論、論證後,以共識決取代多數決,得出共同可以接受的意見。
審議式民主能否成功實踐,取決於數個條件,第一、參與的民眾,必須對於議題有充分的瞭解,並獲得充足的資訊,且有理性討論的意願及能力;第二、透過參與者間不斷地溝通、對話及彼此間理性的相互說服,因此,討論的議題應該盡可能的單純,並給予參與公民充分的討論時間,才能發揮審議式民主的精神;第三、審議式民主的程序必須正當,包括:由誰及如何決定討論的議題;第四、審議的結果必須具有拘束力。
回過頭來看此次的司法國是會議,從向社會大眾徵求議題,到由大量非法律人共同參與議題的討論,十足有審議式民主的架勢。但觀察其具體實踐方式,卻完全欠缺前述成功所需之條件,其一,由於我國長期不重視法治教育,民眾對於法律的基本常識不足,政治人物長期操弄民粹,使得公民不擅於理性思辯問題,在先天條件不足之下,又把「大量的」法律專業議題,放在短時間內進行審議,以擔任此次會議分組委員林鈺雄教授之估算,每位成員針對每一個議題所能發言的時間約僅有一分鐘,更不用說所謂的「一個」議題可能尚包含數個層面的子題,因此,參與公民根本不可能充分瞭解問題,更遑論進行完整的溝通、對話及彼此間理性的相互說服。
其二、本次司法國是會議雖稱廣泛徵求議題,但實際徵得之議題為何,最後出線討論之議題係由何人、以何種方式決定,外界質疑紛紛;而實際參與討論的公民,據本次會議之籌備會議副召集人瞿海源說明,共有441人獲推薦,暫不論如何決定何人得以推薦人選,以最後獲選取之代表共計60人,此60人的代表正當性為何?大有疑義,本次會議的程序正當性,飽受懷疑。
其三、本次會議的結論,大多仍須透過立法方能落實,即便採取審議式民主,最終仍不免回到政治角力場域,以多數決方式決定結果,到底此次會議的結果有何拘束力,屆時能否拘束國會立法,尚在未定之天。
一場空前未有號稱審議式民主的會議正在我國展開,然而,將大量專業的司法議題壓縮在極短時間內討論決定,此種方式是否為「兄弟獨所創見」,不得而知,但名實不符且不具成功條件的所謂審議式民主,不免讓人懷疑是否僅是一場演給民眾看的「司改大戲」,或者說,只是為了替既定司改政策,補足「人民參與」外型的「公聽會」吧!
回上一頁
│
分享
分享至Facebook(另開新視窗)
分享至Line(另開新視窗)
複製中華民國法官協會網站連結
https://www.jaroc.org.tw/topic/news/view/281
友善連結
國際法官協會
司法院
憲法法庭
最高法院
中華民國女法官協會
中華民國外交部
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
中華民國法官協會Facebook
關閉
回到最上面
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,JavaScript語法並不影響內容的陳述。您可使用按鍵盤上的Ctrl鍵+ (+)鍵放大/(-)鍵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;回到上一頁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 Alt+左方向鍵(←) 快速鍵功能;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(Ctrl+P)功能。您的瀏覽器,不支援script語法,若您的瀏覽器無法支援請點選此超連結
Sitemap
本網站使用cookies以提升您的用戶體驗。您可在本網站的
隱私權宣告
中了解更多資訊。
確認